光明文学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三部 序 言(第1页)

亲爱的杉谷义人先生:

今天是元旦,新年第一天。

从昨天傍晚就开始下雪,现在还在下。

室外已是白雪皑皑,大街上传来玩雪的孩子们的欢笑声。

我家楼前的杨树上,有两只喜鹊在叫,喳喳的叫声里,仿佛充满了惊喜。

读罢您的回信,我的心情很沉重,因为想不到我的信会让您严重失眠,身体受到摧残。

您来信中对我的慰问让我感动。

您说读到王仁美去世时流了眼泪,我写到她去世时也是热泪盈眶。

我不抱怨姑姑,我觉得她没有错,尽管她老人家近年来经常忏悔,说自己手上沾着鲜血。

但那是历史,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,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、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,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。

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,中国人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终于控制了人口暴增的局面。

实事求是地说,这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发展,也是为全人类做出贡献。

毕竟,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。

地球上的资源就这么一点点,耗费了不可再生,从这点来说,西方人对中国计划生育的批评,是有失公允的。

近两年来,我故乡的发展变化很大。

新来的书记是个不到四十岁的年轻人,留美博士,有气魄,雄心勃勃。

据说要在高密东北乡胶河两岸大开发。

许多庞大的工程机械已经隆隆开进。

用不了几年这里就会发生巨大变化,你上次来看到的风景可能会荡然无存。

这种即将到来的变化,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,我无法做出判断。

随信将有关我姑姑材料的第三部分——我已经不好意思说是信了——寄给您。

我当然会继续往下写,您的赞赏是我写作的动力。

我们再次盛邀您在方便的时候到这里来做客——也许,我们应该像接待老朋友一样毫不客套地接待您。

另外,我与太太即将退休,退休之后,我们想回故乡居住。

在北京,我们始终感到自己是异乡人。

最近,在人民剧场附近,被两个据说是“发小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”

女人无端地骂了两个小时,更坚定了我们回故乡定居的决心。

那里的人,也许不会像大城市的人这样欺负人;那里,也许距离文学更近。

蝌蚪

二〇〇四年元旦于北京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蛇宠

蛇宠

十八年前,村子里的人为了钱拆了雕刻巨蛇的画楼牌坊,烧掉了下面的棺材。后来村子里发生了蛇灾,爷爷将刚出生的我扔进了焚蛇坑得以让整个村子避祸。我十八岁那年夏天被村支书骗了回来。因为村里又发生了蛇灾。村支书说将我在扔进焚蛇坑一次解决蛇灾。...

护国战婿

护国战婿

大婚之夜,他被家族逼着前往战场,留下她一人独守空房。三年血战,荣归故里,却被下药成了傻子,幸好被她所救。家族欺压,世人嘲笑这一夜,他醒了!...

盛总,夫人才是当年的白月光

盛总,夫人才是当年的白月光

四年前,温心羽结束了对盛引舟长达十五年的爱恋,被冒牌货陷害死于一场大火中。四年后,温心羽浴血而归。她是传媒公司的副总裁,还是国际知名的新人导演。在各个圈子混得风生水起,在各行大佬的呵护下,手撕白莲,复仇虐渣,目中无人。当有人提及当年的那段感情,她直言人总有瞎掉的时候,那时候的温心羽就是。而当年她眼瞎爱上的盛引舟急了,尤其是在漫漫追妻的道路上,一路杀出了无数的程咬金!某日,在一个晚宴结束的夜晚,有媒体拍到,温心羽被抵在墙上,盛引舟红眼问为什么人人都可以,就我不行?她说因为,我现在不是瞎子了!...

天龙魔医

天龙魔医

六年前,叶家被四大家族屠杀,叶景天神秘消失。世上却多了两个传说。一是天龙刀,刀斩邪恶,见之必死!二是帝王针,生死人肉白骨,想死都难!而他便是这两个传说的缔造者!六年后,王者归来,却发现当年救下自己的绝色女人竟变成瘫痪丑女,还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。迟到六年的爱,对四大家族的恨和怒,他要一一偿还!...

灭渣男!嫁纨绔!重生将女虐遍全京城

灭渣男!嫁纨绔!重生将女虐遍全京城

萧景宴,你知道爱错人的滋味吗?太痛了!前世,沈安宁是将门医女,一手医术冠绝天下,兵法谋略样样皆精。为辅助所爱之人上位,朝堂上,她筹谋布局,机关算尽,战场上,她身披铠甲,剑杀四方。她倾尽所有,可最后换来的,却是沈家满门惨死。一朝重生,倾世毒妃卷土重来。撕渣男虐白莲诛奸佞护国门,她报仇雪恨,悬壶济世,云游天下,征战四方,她把自己活成了光。但这一世,她绝口不提爱。偏有那么一个男人,狷狂邪魅,惊艳才绝,以强势之姿,闯进她的生命里。他说安宁,你可以纵情恣意的做自己。他说你不爱没关系,有我爱着你就够了,我会伴你左右,护你周全。他说这一世,你不会爱错,而我,再也不想错过。...

八十年代玉珍嫂

八十年代玉珍嫂

1979年,时年30岁的金玉珍携手知青柳发清一家率先承包了生产队油坊,生活刚有起色却因一场大火烧光油坊而负债累累,金玉珍靠种地贩菜种烟叶还账,柳发清铤而走险偷盗大队柴油入狱。然而,生活稍稳定又遇上超生巨额罚款,金玉珍再次负债。在老支书和铸造农具的工人们帮助下,金玉珍借钱购置最先进打米机,告别了原来大集体时含砂含糠粉的大米时代,并大胆收购国家粮站粮仓。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