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明文学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2023章 不要忘记古文(第2页)

从小到大,随处可见的古文,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,单是众所皆知的佳句,

表达孤独﹣﹣苏东坡在《前赤壁赋》里写"

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"

;

表达思念﹣﹣吴越王在家书中对王妃说"

陌上花开,可缓缓归矣"

;

表达人生观﹣﹣李太白说"

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"

古文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,我们的日用语言里,像拜谒、玷污、邂逅、忤逆等这类词汇,都来自文言文。

很多让人一唱三叹的佳句,无论是文章、现代诗、还是歌曲,我们都能从中找到文言文的影子:

我打江南走过,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(郑愁予《错误》)

"

撑着油纸伞,独自彷徨在悠长,悠长又寂寥的雨巷"

(戴望舒《雨巷》)

"

旧地如重游,月圆更寂寞。

夜半清醒的烛火,不忍苛责我"

(方文山《东风破》)

可以说,延续了数千年的文言文,在我们今天的语言文化当中,也到处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
我们说"

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"

也可以说:"

天高地阔,欲往观之"

我们说:"

别睡了起来嗨"

也可以说"

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"

我们形容别人"

有钱,任性"

也可以学习古人:"

家有千金,行止由心"

哪怕是再通俗不过的四大名着,也有明显的文言痕迹:古文底子好的,可以通宵达旦地读三国、叹红楼;底子不好的,只能找"

白话版"

,读得别扭不说,原着中特有的氛围也没有了。

在阅读写作、日常社交的过程中,融一点文言文的韵味进去,都会别致有趣。

延续了几千年的文言文,早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。

古文中的写作手法,多到琳琅满目,采取一二,就能受用。

人们但凡深深体会过"

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"

这句话的魅力,就会在潜意识深处建立这样的认知﹣﹣哪怕是一个小房间、一棵枇杷树、一句日常叮嘱,再小的细节,也一样能动人至深。

这就是《项脊轩志》中"

以小事见真情"

的手法。

要知道,生活中很少有冲突激烈、波澜壮阔的素材,从平淡中体悟真意,才能保证我们的灵感源泉源源不断。

喜欢凡世随笔请大家收藏:(aiquwx)凡世随笔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蛇宠

蛇宠

十八年前,村子里的人为了钱拆了雕刻巨蛇的画楼牌坊,烧掉了下面的棺材。后来村子里发生了蛇灾,爷爷将刚出生的我扔进了焚蛇坑得以让整个村子避祸。我十八岁那年夏天被村支书骗了回来。因为村里又发生了蛇灾。村支书说将我在扔进焚蛇坑一次解决蛇灾。...

护国战婿

护国战婿

大婚之夜,他被家族逼着前往战场,留下她一人独守空房。三年血战,荣归故里,却被下药成了傻子,幸好被她所救。家族欺压,世人嘲笑这一夜,他醒了!...

盛总,夫人才是当年的白月光

盛总,夫人才是当年的白月光

四年前,温心羽结束了对盛引舟长达十五年的爱恋,被冒牌货陷害死于一场大火中。四年后,温心羽浴血而归。她是传媒公司的副总裁,还是国际知名的新人导演。在各个圈子混得风生水起,在各行大佬的呵护下,手撕白莲,复仇虐渣,目中无人。当有人提及当年的那段感情,她直言人总有瞎掉的时候,那时候的温心羽就是。而当年她眼瞎爱上的盛引舟急了,尤其是在漫漫追妻的道路上,一路杀出了无数的程咬金!某日,在一个晚宴结束的夜晚,有媒体拍到,温心羽被抵在墙上,盛引舟红眼问为什么人人都可以,就我不行?她说因为,我现在不是瞎子了!...

天龙魔医

天龙魔医

六年前,叶家被四大家族屠杀,叶景天神秘消失。世上却多了两个传说。一是天龙刀,刀斩邪恶,见之必死!二是帝王针,生死人肉白骨,想死都难!而他便是这两个传说的缔造者!六年后,王者归来,却发现当年救下自己的绝色女人竟变成瘫痪丑女,还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。迟到六年的爱,对四大家族的恨和怒,他要一一偿还!...

灭渣男!嫁纨绔!重生将女虐遍全京城

灭渣男!嫁纨绔!重生将女虐遍全京城

萧景宴,你知道爱错人的滋味吗?太痛了!前世,沈安宁是将门医女,一手医术冠绝天下,兵法谋略样样皆精。为辅助所爱之人上位,朝堂上,她筹谋布局,机关算尽,战场上,她身披铠甲,剑杀四方。她倾尽所有,可最后换来的,却是沈家满门惨死。一朝重生,倾世毒妃卷土重来。撕渣男虐白莲诛奸佞护国门,她报仇雪恨,悬壶济世,云游天下,征战四方,她把自己活成了光。但这一世,她绝口不提爱。偏有那么一个男人,狷狂邪魅,惊艳才绝,以强势之姿,闯进她的生命里。他说安宁,你可以纵情恣意的做自己。他说你不爱没关系,有我爱着你就够了,我会伴你左右,护你周全。他说这一世,你不会爱错,而我,再也不想错过。...

八十年代玉珍嫂

八十年代玉珍嫂

1979年,时年30岁的金玉珍携手知青柳发清一家率先承包了生产队油坊,生活刚有起色却因一场大火烧光油坊而负债累累,金玉珍靠种地贩菜种烟叶还账,柳发清铤而走险偷盗大队柴油入狱。然而,生活稍稳定又遇上超生巨额罚款,金玉珍再次负债。在老支书和铸造农具的工人们帮助下,金玉珍借钱购置最先进打米机,告别了原来大集体时含砂含糠粉的大米时代,并大胆收购国家粮站粮仓。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